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他师从杜威,将西方教育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认为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农村,认为在3亿多农民中普及教育至关重要,主张“到民间去”。 1923年他与晏阳初等人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后赴各地开办平民识字读书处和平民学校,推动平民教育运动。1926年,陶行知推动中华教育改进社设立乡村教育研究部,聘请金陵大学乡村教育教授赵叔愚为主任,调查研究沪宁沿线优良乡村学校,筹办试验乡村师范。1927年初,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及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燕子矶幼稚园,他的理想是用平民教育“为中国教育寻觅新的曙光”。 培养目标是:(一)农夫的身手;(二)科学的头脑;(三)改造社会的精神。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任学校董事长,并在校执教,且亲书“教学做合一”校训,著名乡村教育家赵叔愚任第一院 ( 小学师范院 ) 院长,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任学校指导员及第二院(幼稚师范院)院长。晓庄师范是我国近代乡村教育运动的最早发源地和试验场,在中国近代乡村建设史中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