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学习 > 乡建读书
【读书会】张振:“另一种”课堂 ——记“乡村与现代”读书小组
发布时间: 2016-05-04 09:24:4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2012年冬季,由于一个极为偶然的机会,我从中国best365体育在线肖青老师那里了解到,中国best365体育在线正在准备办读书会。肖老师问我,你愿不愿意来参与这个事情?

那时我大二,正处在大学期间最为迷茫和焦虑的时段。怀着试试看、做点有趣的事情的想法,连同同样有兴趣的同班同学侯云峰,一起去了当时还位于紫藤苑的乡建学院办公室。那时的我显然不会知道,就是这次与乡建学院的老师们对读书会的讨论,改变了我的迷茫焦虑的状态,也改变了我的大学生活。

读书会的名字定为“乡村与现代”。乡村问题,大概是当下中国的核心问题之一;作为农二代,也是关涉到我对自身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想象的核心问题。但在排山倒海般的“现代化”大潮中,这个问题又同时是被边缘化、他者化的,“乡村”变成了历史的包袱、需要被“克服”的“对象”,而不是新的可能性的来源。当下“去农化”的教育,也不断助推着这一“离农”的倾向。乡村要么是我们拼命逃离的对象,要么是我们寄托“乡愁”与“怀乡病”的“他者”。难道这就是我们面对家乡的父老乡亲与脚下的热土的情感与姿态?难道乡村的苦难,就被简单地当作“发展的代价”而被轻佻抹去?不。从个人情感上,作为农民的孩子,我不能接受。进一步,当跳出“农二代”的身份,在一个整体的视野中,我们更应该看到历史中所蕴含的错综交缠的复杂意味。

由此,以乡村问题作为切入点,一方面,我得以重新面对、思考我自己的身份问题,另一方面,我得以在“另一种”视野中进入历史——既是被主流所边缘化的历史,同时也是反抗的、充满对新的可能性的探索的历史。这个alternative的历史空间发出了一个邀请:邀请我们重新理解“乡村”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用乡建学院老师的话来说,即希望能够“借助包括小说、理论论文、实践反思、视频电影等形式的文本,尝试运用跨学科与批判性的视野和方法,切入‘乡村’这一中国基本‘底色’与国情”,“促进对‘三农’议题及其延伸各种现实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逐步建立重新连接‘理论与实践、经济与文化、乡村与城市、中国与全球’的批判思考能力与文化敏感”。

上海的“文化研究联合课程”曾有“最美好的时光在理想主义课堂”的美誉。我们的读书小组呢?回想两年半的历程,在西大的日子,最期盼的就是每两周一次的读书会讨论:汇报自己读书的思考与疑惑,与老师同学交流,在质疑、辨析、深入的过程中推进对问题的理解,乃至愉快的聊天,轻松的说笑,这何尝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课堂”?

“如果我们真能做到‘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那这真是对我们的最高评价了”。在我的印象里,主持“乡村与现代”读书小组的几位老师,曾经多次这么说过。大概是当下中国的大学校园里,大多数老师们都太像“老师”:或是高高在上,让学生心生畏惧,或是摇身一变为“老板”,让学生成为“劳动力”;所以,“不像老师”的“老师”,才成为best365体育在线主持读书小组的老师们的自我期许。正是因为几位可敬的老师自觉地尝试突破一个一般的、主流的教师的自我想象和定位,学生才有可能不像通常意义上的课堂上只知木然听课、机械笔记、下课走人的“学生”,而是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困惑、疑问乃至质疑、批判,与老师的交流不局限在教材知识,而是扩展为一种“整体性视野和关怀”。在这个意义上,我以为,“乡村与现代”读书小组,它当然是一个课堂,但它是“另一种”课堂。

 

作者简介:

张振,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农村区域发展专业2011级本科生,西南大学中国best365体育在线科研助理。自大二起参与组织“乡村与现代”读书小组,直至本科毕业。现为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