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庸讳言,我国大学这几十年来的一个根本走向是越来越远离人民的,大学高高在上,人民只能仰望之。教育这种集善恶于一身的机器,依托大学,将大众拒之门外,而院墙内的知识生产,因与大众的生产生活脱节,亦不能为大众带来福祉。今日中国大学,尴尬如此,无为如此,实在是一件羞辱的事。
大学失道久矣,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制度的怪手在呼风唤雨,一方面,是知识分子的犬儒性格使然,他们把自己和“物”紧密地捆绑在一起,而“异其性”,大学的悲情性格于是形成。在这种性格底下,大学进退无据,进不能与时代的精神合拍,无法“明明德”,退亦不能守护自己的根本精神,而沦为欲望的奴隶。
在这样一种近乎无望的境况底下,人民大学,这所以“人民”的名义办的大学,是否可能励精图治,力挽狂澜呢?是否有某种可能性?我们可以盼望吗?
显然,并非没有可能,人民大学的部分老师和学生已在一定的实践上对此作出了回答。他们走出象牙塔,跨进泥巴墙,把自己的学术和生命与这片生养他的土地和人民紧紧地相连;他们不再只在书斋里“寻道”,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广阔天地间;他们也开始对资本敬而远之,而更愿与农民和工人共呼吸。这些人深刻领悟校训“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的份量,他们是校训的积极践行者。更重要的,人民大学以这些老师和学生为荣,而不仅仅是高官或大款。我想,大学的尊严恰恰就体现在这一点上,她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真正的荣誉。
在人民大学众多“以民为本”的实践中,我最为推崇的,是学生们组织起来,为校园内的工友提供以教育为主的公益服务。这些工友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村,他们大多很年轻,每天起早贪黑为人大学子的学习生活提供后勤保障服务,但他们自身却缺少继续学习的机会。现在,在人大平民发展会的组织下,这些工友们将可以以“夜校”的方式重新开始对知识的寻求。我感到,这是人民大学的重要一步,她不再眼光向上,而开始谦卑屈身,为身边的人服务。
人民大学,是为了人民的大学。我们期待她可以在今日中国大学的集体腐蚀中,探出一条新路来,开出美丽的花朵。
凌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