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是相对于衰落来说的,当我们说乡土文化复兴的时候,我们面对的现实是,乡土文化已经急剧地衰落了。
衰落就衰落了呗,有什么关系呢?它又不影响我们吃饭、发展。这是今天我们这个社会主要的声音,发展是硬道理,一切都要为发展让步。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和发展文化无疑是不相容的,所以它必然要在发展主义的强劲足音里走向消亡。
果然是这样吗?我们是否问过发展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如果仔细看看在发展文化的主导下给这个世界带来的诸多问题,我们就得三思了。
发展文化给我们带来的第一大问题是环境和自然生态的大面积破坏。我想这是大部分人都可以切身体验到的。如果你是从农村来的,你会发现你小时候可以尽情嬉戏的村庄小河已经干涸或成为臭水沟了,而春天时在天空盘旋欢叫的燕子也越来越少了,气候也越来越不正常,小时候的冬天,我们在南方还可以看到从屋檐上垂下来的巨大冰柱,偶尔,孩子们还可以在晒谷场上堆堆雪人、打打雪仗,现在这一切,都成了遥远的回忆。如果你从小就是个城里人,你最能感受到的是空气质量的急剧下降,我们每天的呼吸都要和烟尘、尾气、甚至毒气战斗。当然,也许你已经见惯不惯了,习惯成自然,凑合着活吧。但如果我们来看一看宏观一点的数据,就实在没办法轻松起来了。我们分别从省、国、世界这三个面向的水、空气、土地、阳光四个层面的污染来看生态环境已到了一个什么境地。
山西省。以下数据来源于张玉林先生的《中国的环境战争与农村:以山西省为中心》。山西是受发展文化侵蚀最严重的一个地区,它是一面镜子,可以照见中国的其他地方。
水:据测算,山西平均每开采一吨煤,要影响、破坏、漏失2.48立方米的水资源,以2005年的6亿吨开采量计算,浪费的水资源达15亿立方米,相当于全省地下水资源的五分之一。而矿山开采导致的水资源破坏面积已达2.3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3%,有六百万人和数十万大牲畜严重缺水。比缺水更令人震惊的是水污染的普遍化,在全省一千多条大小河流中,80%受到污染,70%已失去使用功能。
空气:山西省因挖煤、炼焦、发电而排放的烟尘每年约为90万吨,也即每平方公里平均接近6吨,山西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长期处于“中度”和“重度”污染状态。
土地:据山西省农业环境检测中心的资料显示,全省“污染严重”的农田面积达120万亩,“比较严重”的达100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太原、临汾、运城等粮棉主产区。这些地区生产的各类农畜产品中,农药、化肥、重金属的污染尤为严重。
中国。以下数据来源于百度文库《中国环境问题》。
水:我国七大水系已有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36%的城市河段水质超过劣5类标准,已丧失使用功能,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且这些湖泊蓄水量正在急剧缩减,湖面缩小了1/4-1/2。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平均的1/4,现有300多个城市缺水,严重缺水的达100多个,且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
空气: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烟尘排放量为1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092万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到1%。全国受酸雨覆盖的面积已超过国土面积的40%。
土地:目前,中国国土上荒漠化面积已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并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面积增长。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流失的土壤养分达4000万吨标准肥(相当于一年的化肥使用量)。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0.085公顷,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但我们每年的耕地仍以30万公顷的速度递减,全国耕地的有机质含量已降到1%,明显低于4%的世界水平。全国受工业“三废”污染的耕地已超过1亿亩,受盐碱化威胁的耕地也已达1亿亩。
阳光:阳光受到污染影响的直接后果就是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据联合国《世界环境展望2004/5》,中国冰川面积在最近几十年里正急剧缩减,喜玛拉雅山冰川每年正以10-15米的速度退缩。据绿色和平的报告,在过去24年中,我国青藏高原的冰川融化了3000平方公里,以这样的速度,到2050年,将有一半的冰川融化,到2100的,全部冰川将消失。
世界。以下数据综合了百度文库和联合国《世界环境展望2004/5》。
水:目前全球有1/3人口受到缺水的威胁,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淡水的污染大大减少了全球可供淡水的资源量,由于水污染和缺少供水设施,全世界约有十多亿人无法获得足够的清洁用水。
土地: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近36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已影响到全世界1/6的人口(约9亿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荒漠化扩展的速度是,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其中320万公顷是牧场,250万公顷是旱地,12.5万公顷是水浇地,另外还有2100万公顷土地因退化而不能生长谷物。
阳光: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3至0.6摄氏度,海平面上升了10至25厘米。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由工业革命(1750年)之前的280ppm增加到了近360ppm。到本世纪中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达到560ppm,全球平均温度可能上升1.5至4摄氏度。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
生物多样性: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约有1400万种物种,但当前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比如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倍至1000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现在,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毒有害化学废物达3亿到4亿吨,其中对生态危害很大、并在地球上扩散最广的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最具代表性的是多氯联苯和滴滴涕。有人认为多氯联苯是导致波罗的海海豹出生率下降60%至80%的罪魁祸首。这些毒素也引起人类健康方面的严重问题。几年前科学家发现,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的母乳里含有高浓度的多氯联苯,而鲸、海豹等海生动物正是因纽特人主要的蛋白质来源。
自然界无偿地给予人类的空气、水、土地、阳光,这些人类生命最重要的维系,在人类自私自利自大的发展文化中被破坏,人类的愚蠢要到几时呢?
发展文化给我们带来的另一个大问题是人文生态的急剧恶化。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一样,人文生态环境的恶化也是我们可以切身感受到的。不管是最近的小悦悦事件,还是早先时候的瘦肉精事件,或者更早的三聚氰胺事件,以及更多没有报光出来而在我们生活中时时显露出来的诸如此类,让我们看到一个“失道”的中国。“现在人心坏了”,这是我在农村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实际上,这句话是发展文化给中国带来灾难性后果的最好表达。圣经里有一句话:你要保守你的心,因为一切的果效,都从心发出。而现在,“良心投射到人们行为上的光是暗淡的”。一切事情,不管是荣辱还是真伪,都无所谓了。庄子说,自周以后,天下无不以物异其性。孔子说,天下为私,各私其私,各亲其亲,各子其子。最近几十年在发展主义甚嚣尘上的统治底下,中国人已完成了从“人”到“物”的快速“进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动物生存逻辑被应用到人类生存的各个角落,即使是在农村,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也被涂上了金钱的色彩,农民不再守望相助。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一切皆是动物本能的表露,我们的世界,已然成了“动物世界”。而这一切,都是在发展的名义,在进步的名义下进行的。
和自然生态的恶化不同,人文生态的恶化尚没有确切的数据来说明,我们只能从感觉和社会上出现的大量事件中来观察。我们试着对其表现进行分类。
社会的普遍冷漠。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们这个社会今天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但我都愿意把它摆在第一位,因为它实在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病症。正是这个社会普遍的冷漠,才使小伊伊事件、小悦悦事件、富士康事件层出不穷,它像一把刀子,直插进祖国的心脏;正是这普遍的冷漠,使权力拥有者可以进行欺压和奴役,而资本拥有者可以肆无忌惮揭取人民的财富;正是这冷漠,使我们的社会处在了危险之中。
社会价值沦陷。也许这是一切问题的核心,在“不管黑猫白猫”的逻辑下,我们整个的社会价值出现了变异。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三聚氰胺事件,“鸡头乡”、“乞丐村”,一桩桩,一件件,无不向我们展示出这个社会整体价值的沦陷。什么荣辱是非,什么道德底线,什么亲情伦理,什么友爱互助,算个什么东西,只要能来钱,就是个好东西。我们社会在唯“物”论的指引下,急剧地滑向物质主义的泥沼,全身上下已恶臭冲天还浑然不觉。我们常常形容某个暴发户剩下的只有钱了,拿过来形容我们这个社会,一样适用。
那么,我们还有出路吗?难道我们只能在发展文化的奴役下走向沉沦吗?我们的盼望在哪里呢?中华民族绵延几千年的乡土文化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这方向不是回到过去,而是让我们正确地对待过去,站在乡土文化的基础上,去修正发展文化带来的负面作用。我们仍要发展,但必须是可持续的发展。
乡土文化果然可以负起这个重任吗?我们先来看看乡土文化有什么样的元素可以修正发展文化。
敬畏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在自然面前的自高自大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源头,植根于农耕的乡土文化强调在自然面前谦卑顶礼,顺天应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所以几千年来,我们的自然和土地被破坏的极少,特别是耕地,有机质的含量是不断增加的,从来没有退化的现象,最近几十年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耕地才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乡土文化中的这种特质恰恰是发展文化中所缺少的,实际上,除了农药化肥这类发展文化带来的东西对环境的污染以外,农民的生产生活普遍还是环保生态的,据估计,一个农民对环境的伤害只是一个城里人的十分之一。
互帮互助,平等友爱。这又是乡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商品经济对农村的渗透还没有那么强以前,农村地区互帮互助的现象是很普遍的。拿盖房子来说,哪家要盖房子了,基本上是全村出动,不要一分钱劳务费,一栋房子盖下来,几百块钱就搞定了,不像现在,盖个房子得拼个大半辈子。乡土社会中的这种互助精神,是维系社区良性运转的重要基础,即节省了社区的货币支出,又提升了社区的社会资本,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管是助人者,还是被助者,都心情愉快,久之,社区就会形成一种平等友爱的氛围。
朴实无华,真诚实在。农民如大地一般的朴实真诚,相信大部分人是心有所感的,而这,是乡土社会最重要的品质,照理,也应是人的最重要品质。但现代社会的发展剥去的恰恰就是人的这一品质,它使人变得精明狡猾,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时时处在防备状态,这在客观上造成了社会的紧张和不安。
明辨是非,良心未泯。最近的小悦悦事件和农民工车下救人行为使我看到了这一点,不管是抱起小悦悦的阿姨,还是车下救人的农民工,他们都说:这是我的本能。是啊,本能,救人本来是人的本能,是不需要心理活动的。在发展文化的熏陶下,人类的这些本能却面临丧失的危险。所幸乡土文化还没有全然消亡,18个人中,有一个人的良心没有被狗给吃掉,她自小在农村受的是乡土文化的熏陶。
不以物喜,乐天知命。尽管农村社会一直以来没有停止过对物质的追求,但都是合理的有限的追求,少有贪婪的成份,长期以来,那些吝啬贪心的商人在农村社会是不被尊重的,农村的价值对这些人有一种天然的排斥,倒是那些安贫乐道之人在农村享有极高的地位,往往也是农村教育后代的榜样。乡土社会中这种“不以物喜、乐天知命”的特质实在是一种较高的道行,是那些饱读诗书、功成名就之人毕其一生孜孜以求的,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民却能在日常生活中将之自然演绎出来。
热爱劳动,自食其力。劳动有体脑之分,但体力劳动更接近生命的本质,农民长期与自然为伍自食其力的劳动是对人之成为人的最好注解,脱离了这种劳动,实际上,是越来越远离生命的核心。那些食利者阶层,如“占领华尔街运动”反对的那1%金融投机者等,尽管拥有巨量财富,但其生命是被诅咒的。唯有热爱劳动、自食其力之人,其生命才会更加饱满。乡土文化中对劳动的尊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宝贵财富。
以上所列乡土文化的各项元素,是在短暂的思维和浅薄的经验中形成的,定然有很多值得商榷之处,愿就教于各方。
但乡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品质在发展文化的冲击下也变得支离破碎,不仅是年轻的乡民,即使是年长的,对乡土社会的认同也已是很淡漠了,至于整个社会,则是恨不得将其彻底扫地出门。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谈乡土文化的复兴,真是不容易呢。
当然,并非没有可能,新时期“从平民中来,到平民中去,为平民服务”的平民教育运动为乡土文化的复兴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因为,乡土文化最重要的承载者,农民和工友,他们还普遍处在缺少教育的状态,正所谓白纸一张,可以绘上适宜而美丽的图画。
平民教育的特点
首先,平民教育不同于发展文化主导下的精英教育。平民教育面向大众和乡土,开展与大众生产生活相关的乡土教育,是植根于乡土、巩固国之根本的教育;而精英教育则相反,它面向小众,教人“吃饭不种田”,教人成为“动物”不择手段谋取利益。
其次,平民教育是“活”的教育,是丰富人的生命的教育,它教人学会敬畏和感恩,它使人有更宽广的视野和心胸,它使人具有责任意识和人文情怀。
再者,平民教育是“大”教育,广阔天地间,处处时时都是教育,四海之内,人人事事都是学问。平民教育没有围墙,不拘形式。
平民教育的理念
教育理念:教育应立足于民族的历史现实,立足于多元化的大千世界,以健全的思想培养出具有自主精神和协作精神的人;在传统的书本教育、知识教育和讲台教育之上重视发展人格教育、自我教育和深入实践的教育。教学理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勇于创新,设计符合成人学习规律的课程。大学理念:把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知识融入平民生活教育之中,建设没有围墙的开放大学。人才理念:社区大学旨在培育具有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专业技能的社区发展人才,满足城乡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社区理念:形成基于社区的成人教育模式,大学和社区参与共建,活跃社区公共生活空间,振奋社区精神。社会理念:以社区大学为载体,整合社区内外社会资源,以期共同支持社区大学的教育事业,同时促进地方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与完善。
但平民教育的实施注定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它没有终点,正像乡土文化的复兴没有终点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