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专栏】第六届国际社区支持农业大会/第七届中国社会农业大会纪实与成果
发布时间: 2016-05-08 12:18:2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本文刊发于《新华月报》2015年12月号“乡村建设”专栏。

作者为唐静,第六届国际社区支持农业大会会务组媒体统筹人、中国CSA联盟(筹)秘书处秘书。

 “乡村建设”专栏是由新华月报与西南大学中国best365体育在线、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福建农林大学海峡best365体育在线及国内多家乡村建设实践机构友情合作出品。

主持人语:

2015年是第68届联合国大会确定的“国际土壤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Soils,简称IYS)”。1909年,美国土壤局局长富兰克林·H.金博士来到中日韩等东亚国家做田野调查,并出版了《四千年农夫——中国、日本、朝鲜的永续农业》一书,高度肯定东亚多样化农业经济更具生态可持续性。此书介绍的东亚经验,成了世界生态农业运动的主要思想来源之一。

近百年后,就在“三农”问题成为中国重中之重的同时,中国乡村建设领域于2003年发起“生态农业环保农村”试验,并自2009年起每年召开全国范围的CSA大会。2015年11月19-22日,以“生态农业与乡村建设”为主题的第六届国际社区支持农业CSA大会/第七届中国社会生态农业(CSA)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进一步推动国人及国际嘉宾认识到:可持续的社会农业是中国生态文明的基础。

大会所聚焦的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简称CSA,直译为社区支持农业,雅译为社会生态农业)是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和食物基本安全问题行之有效的路径之一。这种模式有利于发展“两型”农业,提升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固碳功能,改善气候,保护环境,应对生态环境危机。同时,其以城乡合作关系为基础,提倡“食在当季、食在当地”,一方面因减少了中间环节,而让生产者能获得更大收益,从而能留在乡村,安心从事农业生产,保障所生产食品的安全;另一方面,其让广大城市消费者参与到生产过程之中,缩短人与食物、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距离,构建互信、友好的良性城乡关系,有利于城乡和谐。

在人类生存环境面对严峻挑战之际,尤其要增进各国生态农业的研究和实践的交流,本期以“社会生态农业”为专题,希望帮助更多人了解农民与市民自觉结合的社会生态农业,认知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进而更好地理解乡村建设的丰富内涵与历史足迹。

(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潘家恩)

一、大会纪实

2015年11月19-21日,第六届国际社区支持农业大会/第七届中国社会农业(CSA)大会在北京市顺义区阳光丽城国际会议中心顺利举行。本次大会由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国际社会生态农业联盟主办,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分享收获(北京)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国仁城乡(北京)科技发展中心(小毛驴市民农园)承办。

CSA全称是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社区支持农业或社区互助农业),又被雅译为社会生态农业。它提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城乡合作关系为基础,提倡“食在当季、食在当地”,让广大城市消费者也参与到生产中,缩短人与食物、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距离,构建互信、友好的良性城乡关系,进而有利于城乡和谐;其既保障所生产食品的安全,又因减少了中间环节,让生产者能获得更大收益,从而能留在乡村,安心从事农业生产。因此,是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和食物基本安全问题行之有效的路径之一。CSA的形式主要包括会员制宅配的农场、农夫市集(Farmers’ Market)、消费者合作社(Consumers’ Coop)、观光农业(Agri-Tourism)等。国际社区支持农业联盟从2004年开始已先后在法国、日本、葡萄牙、美国等国家举办了五届,此次是第六届。而自2009年开始,社区支持农业与国内传统的生态农业理念相结合,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运作模式,至今已是中国第七届CSA大会。

本届大会的主题为“生态农业与乡村建设”,主要议题有:食品安全、“三农”可持续发展、CSA与经济复苏、返乡青年创业、农业观光旅游、乡村建设、生态农业经营交流、参与式保障体系(PGS)等。大会开幕式到场主要领导有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韩景阳、农业部市场经济信息司副司长王小兵、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政府区长卢映川;主要嘉宾有国际社区支持农业联盟主席Andrea Calori、国际有机运动联盟(IFOAM)主席Andre Leu、国际有机运动联盟亚洲区主席周泽江、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沈原、西南大学中国best365体育在线执行副院长张兰英等。

在开幕式的主题演讲中,国际有机运动联盟(IFOAM)主席AndreLeu回顾了全球有机运动的发展过程,从有机1.0到有机3.0,并指出了第三阶段的特点,包括通过创新吸引更多的农民选择有机领域;地方和区域性的实践改进;通过多种方式来保证诚信;广泛可持续性利益的包容;从农场到最后成品的整体授权;追求真正的价值和公平的价格。发展有机农业特别要注意的是保证市场多样性。他还介绍了参与式保障体系,这也是这次会议的一大议题。国际社区支持农业联盟(URGENCI)荣誉会长Elizabeth Henderson则跟我们分享了农场建设的一些宝贵经验,提到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相互关系的以下原则:互助、对生产的认同、价格决定过程中的相互让步、增进友好的关系、自我分配、民主的管理制度、尽可能地向不同群体学习、坚持合适的规模、稳定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温铁军教授最后介绍了社区支持农业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谈到发展生态农业要从农民的需要出发,由许多志愿者与农民结成城乡互助组织。他还指出,农业发展经历了从1.0到4.0的过程,如果说前三个阶段分别是传统农业、产业化农业、服务业多元转型农业,那么第四个阶段则是以生态、社会+互联网为特征的新农业。

随后两天,大会共举办了超过三十场讲座与分论坛,参与发言的国际嘉宾78人,国内嘉宾105人。19日当天,共有来自29个国家的700余人参加了大会的开幕式。三天平均每天参会人员500人左右。伴随本次大会同时还开展了“有机农夫市集”、中国百年乡村建设图片展、“爱故乡”公益活动成果展等活动。

温铁军教授主持了大会闭幕式。开场先由周泽江先生与伊丽莎白女士分别对国内和国际论坛这三天讨论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之后,温铁军教授请出了大会的厨师志愿者队伍,在场的全体参会者报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感谢。接下来,由中国乡村建设参与式保障体系(RRPGS)的代表们共同宣布了这一创新性网络平台的诞生,温铁军及周泽江老师为RRPGS揭牌。国际CSA联盟各代表则共同宣读了国际CSA宣言。由于今年是联合国国际土壤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将各地的土壤带到了现场,汇聚在了一起,代表CSA对土壤的守护。之后,石嫣博士回顾了中国CSA的发展,并宣布了中国CSA联盟的正式成立,从此中国CSA的发展又多了一个互相交流与支持的平台。

二、大会成果

1.国际影响

国际有机运动联盟和国际CSA联盟等世界组织及各国参会代表对此次大会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大会的成功举办,改变了他们在海外形成的对于中国农业的负面看法,让他们亲自体验到了中国社会对于生态农业的广泛关注和参与。2015年11月22日,在国际CSA联盟的代表大会上,石嫣再次当选国际CSA联盟副主席。社会生态农业为中国生态文明战略带来了正面效应与积极的国际影响。
2.政策影响

2015年9月14日,会务组总负责人石嫣博士受邀到中南海参加汪洋副总理主持召开的“互联网+现代农业”会议,石嫣博士向汪洋副总理介绍了社区支持农业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第六届国际社区支持农业大会的相关情况。9月19日,农业部派出调研组来到分享收获农场考察调研,并与温铁军教授、石嫣博士、程存旺博士及农场工作人员座谈。

3.学术影响

温铁军教授课题组最近10年获批了10个国家级纵向课题及近20个省部级与横向课题。所形成的教学与科研成果获得了包括教育部高等院校人文社科类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内的5个国家级、省部级等奖项,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影响。本届大会作为温铁军教授课题组“国家安全与乡村治理”、“区域发展经验比较研究”、“粮食安全研究”等项目计划中的部分内容,同时,来自耶鲁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安徽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校专家学者参与本届大会,都将产生一定的学术影响。

4.社会影响

本次大会到场媒体共计43家,2015年11月12日至25日15时关于中国社会农业(CSA)大会在北京顺义召开的相关报道共136篇,传统媒体报道6篇,网络报道82篇,微博32篇,论坛16篇,浏览量约为50万次。其中凤凰卫视报道《社区支持农业模式》;法制晚报头条刊发《顺义农夫集市邀请市民免费逛》;京郊日报02版刊发《农业大会顺义启幕昌平小伙进场促销》;北京晨报A30版刊发《农业大会玩转农业APP》;中国科学报7版刊发《社区支持农业:食在当季食在当地》;山西晚报11版刊发《第六届国际社区支持农业/第七届中国社会农业大会在京开幕》;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吾谷网、新浪网、中国日报网、凤凰网等主要新闻、门户网站刊发、转载了中国社会农业CSA大会召开的相关信息。

5.推动社会创新

大会成立中国乡村建设参与式保障体系(RRPGS)。参与式保障体系(PGS)是除第三方认证以外的主要有机农业认证方式,强调由当地农户组成评委会,自行设定适合于当地农业的有机标准,并邀请消费者代表、社会组织代表参与认证过程。RRPGS将PGS与中国乡村建设实践网络相结合,包含生态农业技术、人才培养、销售渠道以及其他乡土游学、文创、民宿设计、会议论坛等多元化的综合服务,将支持全国各地的在地化PGS案例更好地成长,达成社会化的乡村建设网络+互联网的信息对称,使得最低成本的信息公开透明成为可能。

大会推动中国CSA联盟平台(筹)的搭建,联盟秘书处正式开始运作,推动生产者以负责的态度安全地经营农业,与消费者良好沟通,影响和带动国人提升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理念,推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为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助力。

国际CSA联盟发布“2015CSA宣言”,进一步支持乡村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食品安全,加强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推动国际CSA运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