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告语人民》(晏阳初、赛珍珠著,宋恩荣编,广西师大出版社)一书的序言)
一、晏阳初的世界影响
晏阳初(1890—1990),无疑是20世纪中国教育家中最具国际影响的世界性人物。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刚刚从耶鲁大学毕业就搭乘军舰,只身来到法国。在欧洲战场的英军华工营中,创办识字教育。以满腔的热血与勃勃的雄心投身于开发“脑矿”,“扫除文盲,作育新民”的神圣事业。由此奠定了他终生不渝的奋斗目标:为劳苦的平民大众,特别是为广大农民摆脱愚昧、贫穷、病弱、自私涣散的平民教育;为祖国自强、自立的社会改革运动;也为世界底层人民争取“免除愚昧无知的自由”,而奉献自己的一生。
“五四”运动之后,晏阳初回到中国。与朱其慧、陶行知等人创建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任总干事。先在长沙、烟台、嘉兴、武汉等地进行城市平民识字教育实验。1926年之后,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选取河北定县作为“社会改造实验室”,进行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的实验。试图通过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医治中国社会的“愚、穷、弱、私”四大病症,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与本土化,以及为整个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行探索。他号召知识分子“走出象牙塔,跨进泥巴墙”,回到社会最底层的农民中间去。并身体力行,将“科学与民主”的口号,转化为文化启蒙、科学启蒙、民主启蒙与个体意识启蒙的具体实践。在他的倡导下,一大批中高级知识分子,包括学有所成的留学归来的博士、硕士,纷纷舍弃了城市中待遇优厚的职位与相对舒适的生活环境,携妻将雏,来到乡间。开始了乡村建设的实验,掀起了现代史上著名的“博士下乡”运动。这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对“学而优则仕”与“坐而论道”等传统观念的彻底决裂与坚定超越。
“定县实验”前后达十年之久。通过实验他们探索出一整套适合于中国国情的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的制度。创造了乡村平民学校、生计巡回训练实验学校、大队组织教学法、导生传习制、表证农家,以及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等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教育教学形式。他们还编制了不同程度不同对象使用的字表、词表、简化汉字,以及各种类型与不同程度的平民千字课本(城市平民、农民、士兵与初级、高级等)、历史图说、国族精神讲话等一系列平民教材。从教育入手,对农业生产、农村卫生、保健、社区组织、县政改革进行了一揽子实验。总结出教育、科技与农业生产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互补以及农村教育基础化、经济化、普遍化等一系列经验。有力地促进了上个世纪前半叶全国的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
抗战开始后,晏阳初与平教会的工作被迫转移至湖南、广西、四川。他们一面积极开展农民抗战教育团的训练,一面继续进行县为单位、省为单位的改革实验。探索兴修水利、合作经济、土地改革、县政省政改革。同时,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为乡村工作培养专门人材的中国best365体育在线(下设教育、社会、农业、水利、公共卫生、地方行政各系),并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批准。从而打破了中国教育向来不关注农村基层工作需要的局面,为当时的中国高等教育注入了一股活力。
新中国成立后,晏阳初的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的理论被作为改良主义与“为帝国主义服务”的典型,受到严厉的批判与禁止。晏阳初被迫离开了中国。但他坚信自己的事业方向正确。他将平教会建立之初的口号“除文盲、作新民”,扩展为“除天下文盲,作世界新民”。将视野扩展到亚、非、拉美各洲的欠发达国家。从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在泰国、菲律宾、印度、加纳、古巴、哥伦比亚、危地马拉等国成立了平民教育组织。推行30年代至40年代中国“定县实验”中总结出的理论与经验,指导各国的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实验。1967年,晏阳初在菲律宾创建了国际乡村改造学院,成为国际乡村工作干部的培训中心。该中心仍以“四大教育联锁进行”为基本原则。晏阳初是第一个将在中国人群、中国本土创建的平民教育理论与乡村教育制度传播到国外,使之在外国的土地上落地生根的中国教育家。
1988年,宋恩荣研究员(左一)在马尼拉访问晏阳初,右一为国际乡村改造学院副院长颜彬生女士
鉴于他70多年来为中国教育与世界教育所作的贡献,国内、国际舆论给予他广泛的赞誉与崇高的评价。
早在1938年6月,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就曾表示,对晏阳初“以宗教家的精神努力平教运动,深致敬佩” 。并且希望“积极做推广工作,应有几千几万的优秀干部去参加” ⑴ 。
1943年4月,哥白尼逝世四百周年全美纪念委员会,推选晏阳初与爱因斯坦(物理学家)、劳伦斯(物理学家)、莱特(飞机发明家)、福特(汽车制造者)、杜威(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等并列荣获“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十大伟人”的殊荣。1955年10月,美国《展望》(Look)杂志评选他为“当前世界最重要的百名人物”之一。他被人们尊称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⑵;“真正的哲学家与人道主义者”⑶;是一位“具有坚定信仰和丰富想象力的英勇学者,是劳苦平民心智与精神的解放者”⑷。
菲律宾总统、泰国国王都把最高奖章颁发给他,以表彰他对各自国家做出的杰出贡献。美国总统里根赞扬他“您为免除人类的愚昧和贫困所做出的贡献,是您赐于未来一代最宝贵的财富。”⑸
二、赛珍珠——晏阳初的“海外知己”
晏阳初的平民教育——这一在海外华工营中诞生,在中国土地上发展成熟的,具有鲜明中国特点的教育体系、教育制度、教育模式,终于远播世界,引起西方社会的关注。并在一些欠发达国家得以推广与实施。除了其自身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切合实际与顽强的生命力之外,在很大程度上也得力于一些美国人士的热情支持与大力宣传。这些人士中有:斯坦福大学校长韦伯、耶鲁大学校长安其尔、国际通用电器公司总裁史瓦甫、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独子小洛克菲勒父子、芝加哥高级百货公司董事长斐尔德、罗斯福总统夫人、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索威尔、联邦大法官道格拉斯、第27届总统塔虎脱的儿子小塔虎脱,众议员周以德及道格拉斯女士、《纽约先锋论坛报》主持人李德夫人、《读者文摘》创办者与主持人华莱士夫妇以及著名记者爱德加·斯诺,等等。而将晏阳初的理念、经验全面介绍给世界,并产生较大影响的,当首推美国著名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以及她的访谈录《告语人民》。
赛珍珠(Pearl S.Buck,1892—1973)的一生,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她自襁褓中被父母带来中国,前后在中国生活了39个年头。1910年至1914年她曾一度回到美国,在伦道夫一梅肯女子学院完成了大学教育。其后又回到中国,重返镇江,在母校崇实女子学校担任了英语教师。1917年她与农学家约翰·洛辛·布克结婚。婚后,她随布克移居安徽宿州。两年后双双来到南京,分别在东南大学与金陵女子大学任教。1934年他们的婚姻解体。1935年在她43岁的时候,才回到美国定居。她生命的1/2是在中国的人文环境中度过的。中国人民的质朴与善良影响了她,特别是那些曾经与她朝夕共处,在苦难中挣扎的中国农民,使她难以忘怀。她说“我已经学会了热爱那里的农民。他们如此勇敢,如此勤劳,如此乐观而不依赖别人的帮助。长期以来我就决定为他们讲话……”⑹注注 。她的小说《大地三部曲》,正是“因其对中国农民生活丰富而真实的史诗般描写”,而荣获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
赛珍珠在美国,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她一生的一百多部各类作品,其中许多作品,表达了对中国的深切眷恋。她称中国是自己的“第二祖国”,视镇江为自己的“中国故乡”。她对中国人民始终怀着兄弟般的感情。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旗帜鲜明地给予了支持。她说“中国人民的生活,多年来就是我的生活。……我自己的国家和中国这个养育我的国家,在许多方面有相同的见解,首先是共同热爱自由。现在全体中国人民正在从事着伟大的——争取自由的斗争。当我看到中国空前地团结起来反对威胁其自由的敌人时,我感到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钦佩中国。凭着这种争取自由的决心——在深刻意义上是天性的基本美德,我知道中国是不可征服的。”⑺赛珍珠担任了联合援华会主席,积极主持了为中国抗日斗争筹集500万美元的声势浩大的活动。她指出“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对于我们期待世界民主的前景,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赛珍珠对晏阳初的关注,正是首先来源于她对中国和世界前途的关注。
当她了解到在大敌当前、民族危亡的时刻,仍有一批中国知识分子顽强不息地做着培植国本,改造乡村,启发引导农民自强自立,振兴国家的事迹之后,她产生了解他们,宣扬他们的念头。1943年,赛珍珠与晏阳初在美国相遇了,他们一见如故。在赛珍珠的心目中,晏阳初早已是“朋友和同志”。其实,她对晏阳初并不陌生。还在中国的时候,她就不断听到晏阳初从事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的种种传闻。她的胞兄埃德加是一位人口统计学家,曾在定县参观过那里的乡村公共卫生实验,并进行社会调查,这更引起了她对定县所发生的一切的兴趣。她期待着亲往定县考察。但是,战争使她的愿望落空。1945年,经过多次交往之后,他们终于可以在一起做一次深入的长谈了。
谈话起先在纽约的办公室里进行。为了避开城市的喧嚣与公务的干扰,赛珍珠邀请晏阳初来到她乡间的别墅。在宁静的书房,透过窗户,可以看到远处的湖光山色,听到乡村教堂传来的阵阵钟声。在这闲适怡人的环境里,赛珍珠提出在她头脑里久久萦绕的一个个问题。晏阳初的思绪也被引回到那过去一幕幕的往事。他娓娓谈来,从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到留学美国,到只身赴法国从事劳工教育,到回国从事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到去古巴等国作国际考察……。在思想的交流中,他们的心贴得更近了。
赛珍珠构想了一个“世界大事丛书”的新的投资项目。计划由她亲自采访每一位世界知名人士,再加上编者按和述评,以访谈录形式出版。对晏阳初的访谈写成的《告语人民》(Tell The People)就是这一丛书的第一部著作。书中,赛珍珠高度赞扬了“实用主义和平民主义在晏阳初身上的完美结合”。⑻这本书一经出版,立刻受到了评论界的广泛好评。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的人们也因此更加了解了晏阳初的事业。在印度的乡村工作者中间,将晏阳初称为“中国的圣雄甘地”,将《告语人民》奉为拯救乡村的“圣经”。联合国组织也参照它制定世界范围的基本教育计划。赛珍珠还在《联合国世界》杂志的“本月的世界公民”专栏中,发表《中国的晏阳初》一文,并配以多幅中国平民教育运动的照片。文中指出“他自己的国家没有充分应用晏阳初的才能。或者这世界将会认识他并且充分应用他”。并建议美国社会及政府,给予中国的平民教育以巨额的经济援助。
赛珍珠对晏阳初的关注,还因为在她与晏阳初的身上,有着许多相似的经历与共同的信念。
他们都被人称为“世界公民”。两人虽然国籍不同,性格各异,但却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他们都是“中西文化的产儿”,都自童年起,就接受儒家文化与西方民主思想的滋养,成为两种异质文化的承载者与传播者。还可以说,他们都是“精神领域里的漂泊者”。面对中国、美国以及世界的现实与潮流,他们都有过许多苦闷与思索。他们是人道主义者,都对中国的与世界的劳苦民众倾注了极大了热情与巨大的精力。晏阳初说在他的心田里有“一粒微妙的火种” ,那就是“儒家的民本思想和天下一家的观念。” “平民教育运动、乡村建设运动,不论在中国,或是在海外,都是民本思想的实践,而以天下一家为最高宗旨。”⑼赛珍珠则坚信“四海之内皆兄弟”。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她表达了:东西方世界,“并非是东风压倒西风,或西风压倒东风。”(《东风·西风》)“上帝不会选择一个民族凌驾于另一个民族之上。天底下,我们都是一家人。”(《牡丹》)全球意识与世界眼光,成为他们思考各民族与各国问题的准则。他们一致反对种族歧视、性别歧视与阶级压迫,深信全人类的命运休戚与共,也正是由于他们的特立独行与超阶级超种族的立场,他们都同时承受了来自本国对立阵营双方的误解与抨击。
赛珍珠是最能深刻理解晏阳初的价值,认识到其工作的世界性意义的国际人士之一。她以东西方协会主席的名义与该会董事会代表道格拉斯联署的“褒奖辞”中,是这样评价晏阳初的:你完全可以凭籍自己出众的才华而赢得崇高的声望和舒适的生活。然而你却毅然地离开了条件优裕的环境,而走向民间,走向农村。无私地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自己的祖国成千上万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他们从未进过校门,因贫困和目不识丁,使他们世世代代任人摆布。”“你已经准备了一套不但能在中国,而且能为世界任何地方平民改善生活,并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你在世界黑暗之处点燃了一盏明灯。”“衷心地感谢你与平民教育促进会对人类所做的贡献!”⑽
1947年1月,赛珍珠得知一位优秀年轻女子颜彬生,加入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后,她为这位“名门之后”的献身精神而感动,同时深感振奋与欣慰。于是,她以“美中平民教育促进会董事”的身份致信颜彬生。她说:“中国没有哪一个人能开发出象晏阳初这样有用的教育方法。你能与他共同工作和向他学习,真是你的福气。据我看,晏阳初真是一个伟大的好人。许多中国人不了解不欣赏他的工作,这恰说明中国知识分之与平民之间存在着太深的隔膜——这隔膜已存在许多世纪了。……教育象其它财富一样,人们有权分享,而不能为少数人独占。中国的平民百姓是最优秀的人民。我了解他们,因为我的前半生就生活在他们中间。他们应当获得教育、健康、清廉有效的政府与充裕的生活条件。我相信,这正是平民教育所能给予他们的”⑾
颜彬生,是国民政府时期著名的外交家颜惠庆先生的女儿。1921年出生于北京,早年就读于天津中西女子中学。1941年赴美留学,入康奈尔大学数学系。毕业后进入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工作。后与中国近代著名数学家秦汾先生之子、普渡大学工程学硕士秦宝雄先生结婚。
颜彬生从1946年起,即追随晏阳初参加了平民教育组织纽约办事处的工作,成为晏阳初的得力助手。先后担任国际乡村改造学院副院长及董事会董事。负责协调学院与各国乡村改造工作计划的实施,并陪同晏阳初奔走于各国,进行实地考察与指导。赛珍珠自1945年《告语人民》出版后,即有为晏阳初写作一本传记的计划,并且拟定了写作提纲。但因为冗务缠身,未克动笔。70年代初,当中美关系开始松动时,她又想起了这件未完成的事情。于是主动与颜彬生联系,希望颜彬生能与她安排一次长谈,以便了解更多的晏阳初工作与生活的详情,并最后敲定协作提纲。但是,此时的赛珍珠毕竟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不久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为人作传,已是力不从心了。
历史的尘埃终于拂去!
现在,这两位“世界公民”,都已先后作古。无论中国或美国,都开始以客观冷静的态度重新评价他们。
世界毕竟在变化,在进步!
附记:
本书在选编《告语人民》的过程中,曾委托定居美国的颜彬生女士,与赛珍珠的家属以及《九十自述》的作者李又宁教授联系版权事宜。时隔不久,便收到了她寄来的有关授权文件。
自1985年随同晏阳初回国访问以来,宝雄、彬生先后16次返回祖国访问考察。为晏阳初与新中国的沟通,为中美民间的交流,为国际乡村改造学院与中国教育界的合作,架起了一座桥梁,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建设性工作。近20年来,编者以晏阳初研究者的身份,与他们保持了密切的联系。除书信、电话联系之外,他们每次回国都主动相约与编者晤谈,为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多无私的帮助。在相互的交往中,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相知相从的挚友。编者于1987年应邀赴菲律宾参加国际乡村改造研讨会,是他们在马尼拉国际机场迎接。1997年7月应国际乡村改造学院纽约办事处与他们夫妇的邀请赴美访问时,两位年届八旬的长者又亲自驾车去机场接送,并安排、陪同与有关方面的交流。还热情邀往他们纽约北郊乡间的家中相聚。
今年的8月23日,他们夫妇与国际乡村改造学院现任院长普拉蒂玛·卡勒(Pratima Kale)、学院顾问托尼·古奇(Tony Gooch)一起专程来京,参加在中国改革杂志社召开的“乡村工作座谈会”时,我们再次相见。8月25日,他们在下榻的京伦饭店设宴款待编者夫妇与晏振东(晏阳初之子)夫妇。席间他们十分高兴地接受了来年同去山西五台山与平遥古城参观的邀请。8月28日,他们离开北京返美。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在9月4日,接到了宝雄的电子邮件,通报了彬生在刚刚返美的9月3日,因脑溢血溘然长逝的消息。噩耗传来,令人悲恸不已!
彬生多年来一直关心着中国的农村改革,祖国一年一变的巨大发展成就,常常使她兴奋不已。本书中一些有关的文献资料,是前些年彬生不惮烦劳从海外搜集提供的。现在,献上这本新编的文集,借以寄托对她的感激与思念。
2002年12月15日
注释:
⑴.《晏阳初文集》第400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
⑵.台湾《联合报》,1988年6月7日。
⑶.1945年旧金山市参事会议决晏阳初为该市荣誉市民的“尊敬状”。
⑷.1945年2月15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坦普大学为晏阳初举行的授与典礼上颁发的“荣誉状”。
⑸.《晏阳初文集》第353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
⑹.《赛珍珠,一个战斗的女人》,新世纪出版公司,新泽西,1983年。
⑺.《大地三部曲》《受奖演说》。
⑻.(美)彼德·康《赛珍珠传》。(中译本)第318页,漓江出版社,1998年。
⑼.《九十自述》,见《晏阳初文集》第259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
⑽.《晏阳初文集》第351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
⑾.赛珍珠《致颜彬生的信》,1947年1月17日,自宾夕法尼亚州珀卡斯特。